本期分享人
沈阳市委政法委队伍建设指导处 郑富乐
分享感悟
近半年以来,通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正定、福建、浙江、上海足迹系列图书,同步复读了《之江新语》,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结合调研工作又对《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》中的部分内容细细品读。调研工作务求“深、实、细、准、效”—这是《之江新语》的开篇之作,言简意赅、立意深远、内涵丰富,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方法论意义,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,在今天也是指导我们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遵循。
“涉浅滩者得鱼虾,涉深水者得蛟龙。”求“深”,就是要深入群众、深入基层,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“三进下党”,习近平总书记乘车5个小时、步行4个半小时,炎炎酷暑,一身汗、两脚泥,翻山越岭、爬坡过坎,进村入户、访贫问苦,了解真实情况。在调研中,我们要力求深入,找堵点、抓关键,切实查清找准全市安全稳定工作中的“黑天鹅”、“灰犀牛”、“回头浪”和“拦路虎”。
“一语不能践,万卷徒空虚。”求“实”,就在于作风朴实,轻车简从、厉行节约,真正做到听实话、摸实情、办实事。上世纪90年代,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州任职不久,就倡导推动“四个万家”—开展“进万家门、知万家情、解万家忧、办万家事”活动。提出四条具体要求,第一条就是“要深入扎实,不搞形式主义,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”。在调研工作中,要防止扎堆、作秀,力戒形式主义,力争“敦本务实”,紧扣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,多听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、了解真实的情况,为正确决策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”求“细”,就在于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深入分析问题,掌握全面情况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,跑遍全县25个乡镇、221个村;在福建宁德,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;赴任浙江,用了1年多跑遍全省90个县市区。因此在涉法涉诉督导调研中,要加快摸清底数、建立台账,逐案逐人落实工作措施,压实接访化解工作责任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诉求,大力解决各类顽瘴痼疾和政法队伍突出问题。
“一引其纲,万目皆张。”求“准”,就在于要善于分析矛盾、发现问题,透过现象看本质,把握规律性的东西。在湘西十八洞村,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黑黢黢的木屋,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状况,提出“精准扶贫”战略构想。因此在调研中,要紧盯制约政法事业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,以点带面、层层推进,归纳普遍性问题,总结根本性规律,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,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,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。
“文以载道,以用为贵。”求“效”,就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,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的操作性,做到出实招,见实效。习近平总书记履职浙江时用了10个月的时间,聚焦如何发挥优势、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,先后深入温州、台州、杭州等多地全面深入开展调研,形成了深远影响浙江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—“八八战略”。因此,一“调”了之,“研”而无实的“一阵风”式调研,不仅流于形式、徒劳无功。唯有在调查研究中树立问题意识,聚焦更高层次、更宽领域、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沈阳、法治沈阳建设的总体思路、重点任务、体制机制、方法手段,花大心思、下重笔墨写好调查研究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