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
主办: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    承办:辽宁法治报

【书香政法】读史有所思——读《万历十五年》有感

来源:沈阳政法微信公众号 | 作者: | 发布时间: 2023-09-01 19:06

本期分享人

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检察院 刘思佳

分享感悟


明万历十五年,即公元1587年,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,但在作者黄仁宇先生看来,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,若干件在以后掀起波澜的大事其根源都发生在这一年。本书分为七个篇章,以六个历史人物为主题展开讲述。

“大风起于青萍之末。”所有的大事情都是先从不引人注目的小事情发展而来的,如同草原上的风。万历十五年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一年:这一年,万历皇帝从励精图治转而“无为而治”;这一年,海瑞、戚继光相继去世;这一年,是首辅张居正去世后的第五年……但这些看起来似末端小节的事,实质上却是今后发生大事的症结。其关系因果,恰为历史的重点。这句话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,告诫我们小事不可小视,小事不论,大事又将不可救,必须不弃微末、防微杜渐,从大处着眼、小处入手,注意细节,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明代制度落后,以儒家的道德观念治国,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。在帝国运行的初期,这一评判标准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。但是,随着国家的繁荣强大,其弊端也随之显现,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落后和失败。这也给予我深刻的启示: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。家有常业,虽饥不饿;国有常法,虽危不乱。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、依法执政基本方针落实好,把法治中国建设好。与此同时,也应当发挥道德对于人们行为的指引作用,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。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,坚持法治和德治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。在面对群众时,既要重视释法的工作,加大普法宣传,筑牢“中国之治”的法治根基;也要坚持说理的工作原则,循循善诱,借助道德教育的手段,用其说服力和劝导力让人民群众遵守法律。
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。”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,重视、研究、借鉴历史,了解历史上之乱兴衰规律,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、把握今天、开创明天的启示。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,我更应当以史为鉴,以史为师。在工作中,高度关注每一个细节,对案件不仅要宏观的把控,还要有深入到细枝末节的分析和研究。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,也要用道德来滋润人心,真正做到“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”。用一身“检察蓝”让司法更有力量、更有温度,以守护公平正义为己任,无问东西,为中国检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