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精神,聚焦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的目标,构建由综治中心牵头,110 指挥中心、诉讼服务中心、检察服务中心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参与的“多中心”联动工作体系,以纠纷类警情为重点,带动各类矛盾纠纷高效、闭环处置,实现了警情中矛盾纠纷化解率大幅提升,“民转刑”案件明显下降的良好效果。
突出党建引领
强化统筹推进
一是强化组织领导。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全过程。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,解决难题,强化保障。建立“三级书记”亲自抓,负总责的强有力领导体制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织力、凝聚力、推动力。区委政法委统筹相关职能部门,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。
二是坚持问题导向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。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实践中发现,通过警情暴露出的矛盾纠纷在全区矛盾纠纷排查总量中占比最高,而且风险最大,容易引发“民转刑”案件。解这些症结,必须创新思路,建立更加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;必须前置防线,抓实前端化解、源头防控。
三是整合资源力量。为有序、有力、有效破解矛盾纠纷化解难题,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资源力量,公安、法院、信访、司法、市场、人社等13个重点部门“派驻”办公,教育、民政等5个相关部门指定联络员“随驻”办公,负责本部门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置;房产物业纠纷中心、心理服务团队等组织机构适时进驻参加解纷。通过视频系统与街道综治中心保持实时连线,形成“条块”大联动,确保每起矛盾纠纷有人管、快速管。
突出实战功能
实现流程再造
一是创新工作运行模式。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扁平化工作机制,抓住指挥调度、分析研判、跟踪督办、专家解纷四个环节,牵引并推动形成纠纷类警情及各类矛盾纠纷“受理推送—调度分流—跟踪督办 —研判分析—风险管控—处置化解—回访反馈”闭环处置。进而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、早转递、早解决、早见效。
二是把握排查化解工作主线。依托视频指挥调度平台,抓好“实时”调度、“条线”调度、“网格”调度,实时跟进民警出警情况,对需要部门、属地解决的纠纷,调度相关人员与处警民警共同处置和化解。对于疑难化解矛盾纠纷,开展综合研判,并根据风险等级推动属地实施风险管控。动员政法系统退休干部、心理咨询师、专职调解员等“专家能手”,参与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进行专业分析研判与调解。
三是强化“五情”分析调度。综治中心牵头,每周对全区警情、访情、讼情、舆情、民情(12345热线)数据进行梳理通报,每月形成分析报告,查找矛盾问题及高发区域,剖析高发原因,提出有效对策。政法委书记、公安局长每周调度,区委书记每月调度,推动条块重点攻坚、综合施治。
四是组建专家解纷力量。综治中心统筹各街道充分发掘物业、邻里等纠纷调解能手,组建一支由294人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。同时联合司法局着眼发挥政法系统退休干警和公益律师的专业能力,由能力突出、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、检察官、警官,知名律师、优秀人民调解员组成,共37人,分为6个工作组参与疑难纠纷类警情和街道、部门“举手报告”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研判、化解工作。
突出实效为先
提升治理水平
一是依托“三零”建设“三清”调度驱动。通过开展“三清”提级调度,进一步激活社区“零纠纷”工作室的功能,提升纠纷“日清”和“周清”率。针对“网格”主动排查和各“部门”推送与转递的矛盾纠纷中一时难以化解的有关婚姻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中较为突出、有激化风险的矛盾纠纷开展“三清”提级调度,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消灭在萌芽。
二是依托“大党委”推动“三所一院”联调联动。通过“大党委”联席会议协商议事、凝聚共识,推动辖区共建、家园共治。变“单项管理”为“协同治理”,对社区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,实行“举手报告、逐级吹哨”,实施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“三调联动”、多元化解。
三是依托区街两级中心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。自2024年8月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以来,矛盾纠纷处置率达100%,日清率达75%,纠纷类警情和重复警情在总警情中占比呈下降趋势,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均有所下降,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与“三调联动”机制,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,使“枫桥经验”皇姑实践取得明显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