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
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    主办: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    承办:辽宁法治报

“五多工作法”,绘制烟火气里的法治画卷

来源: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| 作者: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31 19:10

螺旋桨轰鸣声划破长空,县域低空经济正焕发蓬勃生机;沉甸甸的花楸果缀满枝头,经采摘装车后热销南方……走进法库县大孤家子镇,一幅法润田畴、产业兴旺的和美画卷铺陈于眼前。

近年来,法库县人民法院大孤家子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“五多工作法”为抓手,全力打造多元解纷工作室品牌,探索出一条具有乡村法庭特色的“枫桥”之路,为辖区繁荣稳定提供坚实司法保障,激活了和谐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

背景资料


大孤家子法庭,坐落于法库县域南端,辖区涵盖5个乡镇63个行政村,辖区内有着重要的肉牛销售集散地和航空产业基地。法庭针对辖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司法需求,紧紧围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结合辖区实际情况,创新形成“五多工作法”:围绕法律文书解读多说话、围绕群众方便多跑路、围绕基层组织多沟通、围绕人民调解员多指导、围绕纠纷当事人多调解。

助发展
以法为翼,编织低空经济“隐形翅膀”


烈日当空,法库县通用航空产业园内某企业一派忙碌景象。而就在去年,这家企业曾面临一场“生死危机”。

2024年冬季,这家企业因逾期未收到一笔高达550万元的飞机购买尾款,将合作方诉至大孤家子法庭。案件受理后,庭长刘永强作为本案承办法官,立即启动涉企案件“绿色通道”。但经调查发现,被告逾期付款原因是资金暂时困难,并非恶意拖欠。于是,刘永强带领法官助理崔婉楠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沟通模式,运用“背对背沟通”“云上协商”等多重方法进行调解,促成了原被告以“最佳方案”解决问题——被告重新拟定还款计划,原告企业主动撤诉。

“从立案到化解矛盾仅用10天,既保住了企业现金流,又维系了合作关系。”原告企业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法庭以示感谢。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,是大孤家子法庭打造“低空经济司法服务闭环”的缩影。据统计,2023年以来,法庭已妥善化解涉航空产业纠纷31件,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30天,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千万元。

庭长刘永强与干警走访低空经济产业。

作为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,法库县通用航空产业园集聚了整机制造、飞行培训、应急救援等数十家上下游企业,年产值突破50亿元。面对低空经济领域“技术迭代快、交易标的大、合同履行周期长”的行业特点,大孤家子法庭创新构建新维度司法服务坐标。通过建立"一企一档"动态监测机制,2024年累计发出履约提示函21份,预警潜在纠纷13起。园区内某企业负责人称,“法官定期上门‘把脉问诊’,帮我们规范了21份合同模板,今年订单履约率提升至98%。”

此外,大孤家子法庭根据企业所需,设立了全省首个“低空经济巡回审判点”,创新“要素式审判+示范性调解”工作法,对飞机产权登记、适航标准争议等专业问题建立了类案裁判标准。这种“产业链+法律服务链”深度融合模式,既解决了企业现实困境,更培育了航空法治文化,“立体化”司法服务,为县域低空经济发展增添了一双“法治羽翼”。

促和谐

精准滴灌,毫末之间“化干戈为玉帛”



天空中飘着淅沥沥的毛毛雨,刘永强与调解员王金福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田埂上,裤脚和鞋子上沾满泥巴。

村民赵大娘在小儿子的搀扶下一路将他二人送到路口,口中不停地念叨,“‘王公正’和法官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啊。”王金福转回身叮嘱,“往后有事儿随时来法庭调解室找我们,我和刘庭长一定帮你们‘解心宽’。”

法庭干警与驻庭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王金福研究调解工作。

提到王金福,在当地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,他曾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,群众们亲切地称他“王公正”。大孤家子法庭以他的名字成立了“王公正工作室”,实现能力互补、优势互融,并且为工作室配备专职法官及相关行业专家,确保调解的案件结果科学公正,让当事人信服。

此前,赵大娘来到大孤家子法庭起诉小儿子,想要回二十七年前让小儿子代为耕种的土地,但小儿子以自己耕种多年为由拒绝归还给母亲。

母子二人对簿公堂,这样的场景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。刘永强与“王公正”商议后决定相互配合,采取调解的方式帮助母子二人找到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伤亲情的办法。

随后,“王公正”多次找到赵大娘的小儿子和儿媳,入情入理、耐心细致地讲解纠纷中的法律关系及法律规定,并从家庭角度唤醒对“血浓于水”亲情的珍视。一条条法规和民俗在田间炕头娓娓道来,这对母子之间的“心结”终被打开,小儿子和儿媳同意归还土地。

纠纷解开了,亲情修复了,案件了结了,赵大娘一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结案后,“王公正”说,“有时候就是一条垄、半堵墙的事儿,只要咱多下些功夫,一定能解决问题。”

为及时有效化解纠纷,大孤家子法庭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。通过设立“法官公示牌”、定期“田间走访”的方式排查纠纷隐患。针对土地边界争议等多发纠纷,创新“实地丈量+现场调解”模式,精准确认土地边界,避免矛盾升级;联合乡镇综治办、司法所、派出所,共同组建了“基层解纷服务团队”,在5个镇设立非诉解纷工作站,形成了“三位一体”调解格局;经常性开展调解员培训工作,学习典型案例,将实践中积累的调解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“解纷宝典”,实现矛盾纠纷“就地解”。

护安宁

多点发力,打造基层善治新“枫”景



“法官,他能给钱不?” 脸膛黝黑的老常按照约定的时间,刚一走进法庭就嚷着问。

原告老常与被告小董系同村村民。每年春耕,老常以每亩30余元的价格,使用旋耕机为一些农户旋地,赚取劳务费。多年来,小董一直拖欠老常2000余元的“旋地费”,导致二人关系降到冰点,一度剑拔弩张,最终闹上了法庭。

法官与调解员深入了解案情后知晓,小董不给老常结账的原因是认为老常还差半根垄的活儿没干完,而老常的理由是小董与邻居之间有土地纠纷,对方不许旋地才没完工。

“老常少旋半根垄,我的损失找谁赔?”调解中,小董也觉得一肚子委屈。

庭长刘永强与调解员郎丽红将小董拽到一旁,“这没旋的半根垄不是老常占的吧?老常给你干了活,你就应该给人家工钱,是不是这么个理儿?”“至于这垄地归属,你可以找村里或法庭解决……”

“法官,我懂了。”双方离开时,“心结”已解。在此之前,刘永强和郎丽红通过电话已经与小董沟通了三次,看似矛盾迎刃而解的背后多是曲折与不易。

当天傍晚,老常给法庭打来电话,“给钱了!一分不少,谢谢法官和调解员帮我要回血汗钱……”老常激动的嗓音更加响亮。

法庭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当事人解纷

调的是矛盾纠纷,赢的是民意民心。这起案件是大孤家子法庭“五多工作法”的一个缩影。大孤家子法庭以“专业化、品牌化、便民化”为明确目标,全力构建多元解纷工作室品牌,将法治触角向前延伸,乡镇内均设立诉讼服务站,当事人可在站内享受网上立案、网上调解、电话咨询等服务,逐步形成了“前端预防、中端调解、末端确认”的工作模式,有效将创建“零纠纷”“有事好商量”与审判结合,打开村广播,经常可以听到法官讲解的典型案例普法宣传内容,让懂法守法更加深入人心。

“我们将结合县域发展特点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助力城乡融合发展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为兴业、强县、富民一体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。”法库县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陈有伟说。近年来,该院党组高度重视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工作,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,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基层社会治理、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,把矛盾解决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如今的法库县域,在司法护航下,法治氤氲弥漫乡间,产业振兴发展、乡风文明和谐、群众安居乐业。


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