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
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    主办: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    承办:辽宁法治报

【综治中心建设】发挥 “中心” 特色 擦亮平安 “底色”——山西省阳泉市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

来源:民主与法治时报微信公众号 | 作者: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22 18:50

7月8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,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,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,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确保社会大局稳定。

近年来,山西省阳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强化党建引领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,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与社会治安防控水平,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强化党建引领,中心带头解民忧


“以前回来晚了根本找不到车位,邻里间常为停车吵架,这地锁装了又像堵了心锁,心里真憋得慌……”平定县西城嘉河社区南小区居民张女士回忆起过去直摇头。

南小区10-14号楼2022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,因长期无物业入驻,造成停车管理真空,外来车辆随意停放,部分居民为抢车位私装地锁,导致公共区域被分割、消防通道堵塞,停车矛盾频发。

为破解这一困局,社区网格员将此事上报至综治中心。综治中心积极行动,引入意民物业,并组织居民、物业和社区三方召开座谈会。会上,综治中心联合调解员、律师向居民讲解《物业管理条例》,同时针对停车难等问题商定规划方案。最终综治中心与物业确定“拆除+规划+管理”方案,集中拆除全部地锁,重新规划60余个车位并加强巡逻管理。

如今,小区路面平整开阔,车辆停放整齐,持续两年的停车乱象彻底改观。居民李先生特意到综治中心点赞:“地锁拆了,心里的疙瘩也没了,现在邻里见面都笑着打招呼!”

平定县综治中心主任董慧斌表示,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,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,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

记者了解到,今年以来,阳泉市各级综治中心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工作人员必修课,通过“以上率下示范学、专题研讨深入学、警示教育触动学”三位一体学习机制,推动工作人员筑牢思想根基。市综治中心带头开展专题学习,结合“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”提升年行动,围绕“如何以优良作风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”展开深入研讨。各县区积极行动,带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强大动力。

强化资源整合,推动多元解纷力量下沉

  

“去年我忘给母亲缴纳城乡居民医保,母亲住院无法报销,急坏我了。多亏矿区综治中心帮忙,联系医保中心核定补缴信息,还教我在网上补缴,第二个月母亲就能享受医保待遇了!”居民王女士感慨道。

矿区综治中心主任张燕介绍:“税费、保险事务专业性强,我们成立6个调解工作室、8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,挑选20名调解能手,邀请公职律师和劳动调解员参与,把居民税费争议调解明白。”

阳泉市矿区是工矿型城市区,城郊与矿区交错,人口密集,有工矿企业200余家,企业和居民社保税费争议处理难度大。市委政法委建立“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机制”,抓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契机,将税务部门整合进综治中心,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。

线上,依托综治中心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处理争议。今年3月,李先生反映社保缴费金额比预期多,网格员迅速上报,按六步闭环流程处理。经审核,发现是社保基数调整李先生未收到通知,系统将问题转至社保信息专项处理组,联合社保部门重新核算,一周内解决问题。

线下,综治中心与税务局联合设立税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中心,社区专职网格员和税务网格员定期对接,将税费征缴争议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建设,就地化解矛盾。

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化解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278起,惠及356人次,补缴社保费51.9万元。

强化“一站式”解纷,努力让群众少跑腿


仙人乡七里峪村村民崔某安装的屋顶光伏板,如同一道屏障,将王某院内的阳光几乎全部遮挡,两家由此矛盾不断,经常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。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,遂找到仙人乡综治中心寻求帮助。

接到这一民生诉求,仙人乡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调解流程,联合仙人乡司法所、乡政府分管领导、综治中心工作人员、值班律师及村委会书记组建调解小组到现场查看,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——如何平衡绿色发展与邻里和谐,让“一米阳光”成为连接而非隔阂的桥梁。随后调解小组采取以理说情、情理相生方式,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开展思想工作和法律解析。

调解小组通过“背靠背”的方式,分别倾听双方的诉求,逐步引导双方回归理性,寻找共识。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调解,双方就屋顶光伏板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达成共识。

“这次纠纷的化解,是‘访调对接+多元化解’机制的成功实践,也彰显了‘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’的治理成效。”仙人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,将继续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用心解决群众难题,让邻里关系更和睦,乡村环境更和谐。

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,盂县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契机,创新建立“一图、一卡、三清单”机制,在原有单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流程图的基础上,重点对两大板块进行升级优化,解决受理渠道单一等问题,规范对调解不成功事件的处置流程。创新推出“蓝、黄、橙、红”四色工作卡,配套建立受理、处置、反馈清单,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,大幅缩短了矛盾纠纷化解周期,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,真正跑出服务群众“加速度”。

强化网格赋能,擦亮网格管理金字招牌


“大家看,这是社区民情地图,以后有问题,我能第一时间处理,大家也可随时联系我。”平定县评梅社区网格员晋荣拿着民情地图向居民展示讲解,居民们纷纷点头称赞。这是晋荣服务居民的导航地图,也是阳泉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体现。

近年来,阳泉市推行“全科网格”治理模式,优化“综治中心+信息化+网格化+铁脚板”工作模式,发挥网格化管理服务作用。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,组建“网格长+网格员+志愿者”工作小组。目前,全市2002名网格员活跃在基层一线,推进各级平安建设,及时发现解决社会治安、矛盾纠纷等风险隐患,将基础网格打造成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细胞工程。

在平定县评梅社区,网格员晋荣的民情地图是社区治理的“秘密武器”。地图标注了社区每栋楼、各单元位置及居民信息和特殊需求,晋荣借助地图能迅速定位到需要帮助的居民家中。如社区内一位独居老人身体不好需定期就医,晋荣在地图上特别标注。一次老人突发疾病,晋荣通过地图第一时间赶到,及时将老人送医救治。

记者了解到,在“全科网格”治理模式方面,盂县的工作也可圈可点。盂县成立“网格+公益诉讼”联合协调小组,负责总结工作、攻克难题、研究处置复杂案件。制定实施意见,完善案(事)件会商等机制,规范“六步闭环”处置流程,确保网格内事件及时解决。

盂县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监督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,选聘网格员为公益保护信息员,组建微信群,构建信息共享平台。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可即拍即报事件线索,丰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收集渠道,实现检察工作与网格工作深度融合。

此外,盂县明确县检察院、县综治中心、乡镇综治中心、网格员职责,将10大类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问题纳入网格化管理。乡镇综治中心负责培训、上报;县综治中心强化研判、分流等职能;县检察院明确专人加快处理进程,构建一体化协作配合运行模式。

阳泉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阳泉市通过强化阵地建设、资源整合、网格赋能以及创新“网格+公益诉讼”模式等举措,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。未来,阳泉市将继续深化各方面工作,完善各项机制,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作用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阳泉、法治阳泉,让群众享受更多幸福生活。

强化创新治理,打造“品牌”调解矩阵


“居民囤积废品引发邻里矛盾,我们多次沟通协调,最终协助当事人清理了废品;社区医院楼顶花池渗水,联系多部门拆除平整;安置帮教人员与姐姐和解,如今成了社区志愿者……”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春芳介绍,2023年至今,社区共解决12类125件矛盾纠纷。2023年4月成立的“小芳跑腿”调解工作室,已成为居民解忧的“终点站”。

近年来,阳泉市积极创新治理模式,为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化、精准化水平,按照“一县一品牌、一乡一特色”的要求,打造“品牌化”调解矩阵,发动党员带头落实,全市综治中心党员先锋岗51个,网格党组织1882个,以暖心调解为工作理念,以“一站式”化解为工作目标,形成了“石榴籽”“小芳跑腿”“和为美”“书明调解室”等一批叫得响、立得住的调解品牌。这些特色调解室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名片,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长效发展。

“我们打造‘品牌化’调解矩阵,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整合社会力量,形成具有特色的调解品牌,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有力支撑。”城区综治中心主任王青如是说。

服务群众没有终点站。下一步,阳泉市综治中心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务实的作风,不断强化党建引领,优化服务流程,创新治理模式,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服务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阳泉、法治阳泉贡献力量。


推荐新闻